?
引导页 | RSS订阅 | 无障碍浏览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投资指南>>发展规划
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发布日期:2016-03-01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综合处字号:[ ]

 

前  言

 

    贵阳,作为生态文明的引领者,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独特秀美的山、水禀赋资源,最适合人类生活的宜居环境等优势,其“爽爽的贵阳”正逐渐得到世界的认可。

 

    都市现代农业已经成为打造城市综合体、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贵阳市农业发展已经初步步入都市现代农业的门槛。未来,随着贵阳市农业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明确产业方向,将会向符合自身农业特点的发展道路上前进。

 

    《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依据贵阳市城市发展的需求,遵循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依照贵阳市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提出“两区一带多园八模式”的布局和发展形式,同时做好地域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推动贵阳市农业发展迈上都市现代农业新台阶。

 

    贵阳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后,可形成会展物流、创意农业、健康养生、休闲观光、庄园经济、绿色有机农产品、现代加工业、高档花木等重点发展领域,并突显农业主题庄园、沟域经济、村寨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健康养生、农旅一体化、储运加工、集约化发展等八大复合农业模式,最终使贵阳市成为绿色农产品生产与出口创汇基地、大西南城市群生态休闲观光基地、黔中民俗文化博览交流基地和贵阳市城市建设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注重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经营制度创新,探索现代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式,使贵阳市成为农业高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样板,成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第一章  规划的背景与依据

 

    一、都市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

 

    目前,我国理论界比较认同的都市农业是指大城市或城市群空域范围内的农业,既包含城市中心区域零星、镶嵌、插花式分布的都市农业,也包含城市近郊的城郊农业,还包含城市远郊和边缘地区的农区农业,既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适应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农业,也是功能、结构、布局纳入大都市发展规划的农业;既是与城市工业化、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融为一体的农业,还是符合城市性质、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农业。都市现代农业是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都市现代农业是功能多元化的现代农业;都市现代农业是高投入、低回报的产业。

 

    二、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都市农业的发展思想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城市学者霍华德就提出“花园城市”的理论,其内容就是限制城市规模过大,持续保留城市四周农业用地,如菜园、果园、牧场、森林、疗养地等各种功能的绿地系统,让城市中心成为一个大花园,四周缀以放射性或环形的林荫道。

 

    我国都市现代农业的提出与实践始于90年代初期,其中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的上海、北京等地开展较早。

 

    三、规划依据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依据包括:农业比较优势理论;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城市圈域经济理论;农业布局的区位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现实依据如下:

 

    (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四)《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六)《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七)《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见》

 

    (八)《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

 

    (九)《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

 

    (十)《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十一)《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

 

    (十二)《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十三)《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十四)《贵阳市“十二五”农业和农村发展专项规划》

 

    (十五)《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

 

    (十六)《贵阳市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十七)《“爽爽贵阳”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总体规划(2012-2020)》

 

    (十八)贵阳市2010年-2012年统计年鉴

 

    (十九)贵阳市2010年-2012年政府工作汇报等

 

第二章  都市现代农业的现状发展及目标

 

    一、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历史

 

    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初期主要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至2002年。主要为典型的传统农业为主。

 

    第二阶段:2003年至2012年,为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过渡。主要体现在贵阳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提出,农业产业结构已由传统的粮食、蔬菜、肉禽等常规农副产品生产为主的温饱型逐渐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常规农副产品相结合的小康型现代化都市农业方向发展,并向二、三产业逐步延伸。

 

    第三阶段:贵阳都市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即2012年至今,贵阳市步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各项农业经济指标全面实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保障能力得到加强,农民快速增收,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方向迈进,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乡统筹发展特点明显。农业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局面,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贵阳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各类指标向好。2012年,一产增加值达725亿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488元,同比增长18%,两项指标增速位于全国中心城市前列,云岩区、南明区、白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完成蔬菜播面160万亩,产量205万吨,出栏生猪151万头,肉类产量168万吨,禽蛋产量357万吨,家禽出栏2600万羽,牛奶产量5万吨,水果产量145万吨,粮经比实现3:7既定目标,畜牧业总产值达37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2%。

 

    其他方面,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科技成果贡献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标准化建设进展加快,“三品”认证力度加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农业园区建设起步,20个园区建设启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取得进展。

 

    三、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主导产业仍不突出,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对都市现代农业的认知不足,缺乏总体规划,农业比较效益仍然较低,科技人才支撑不强,科技发展水平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体系不完善,保障机制尚未健全等。

 

    四、贵阳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贵阳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义

 

    贵阳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和渗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途径。

 

    (二)贵阳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按照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总体要求,以“服务城市、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原则,以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美丽乡村度假区、旅游景区综合体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发农业多功能,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价值,推动城乡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农业聚集,推进农业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态化发展,建成产业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贵阳市农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三)贵阳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政策引导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坚持面向国内国际开放合作原则。

 

    五、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

 

    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是:农产品保障体系完善化;农业多功能性开发产业化;农业经营品牌化;农民生活品质化。

 

2014-2020年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主要发展指标计划表

 

主要指标

单位

2015

2017

2020

城市菜篮子

保供水平

蔬菜主导品种自给率

85

88

90

生猪自给率

60

65

70

禽蛋自给率

100

100

100

肉禽自给率

100

100

100

农产品质量

安全水平

农产品抽检合格率

98

98

98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数

950

1200

1500

科技创

新水平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57.5

60.5

65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35

45

55

农业科技人员数/万名农民

10

11

12

生态环境

保护水平

有机生物肥使用比例递增

%

10

15

20

病虫害绿色防控普及水平

17

25

35

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

60

70

80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率

80

90

100

森林覆盖率

45

47

50

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率

72.5

80

90

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15

30

50

农业综合发展和服务水平

农林牧渔业增加产值

亿元

92

105

125

农民人均纯收入

12000

15870

24130

农民收入的年增长率

15

15

15

农机总动力

万千瓦

173

198

240

农田有效灌溉

万亩

38.5

43.75

50

农业用地年流转数

万亩

35

45

55

标准化农田占农田总面积比重

17

19

30

设施农业比例

%

7 

10 

14 

农产品加工产值

亿元

350

420

500

农民组织化机构数

800

1000

1300

劳动力转移人数

万人

11.25

13.75

17.5

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率

100

100

100

休闲观光收入占总收入比重

11.25

13.75

20

农业要素市场年交易额

亿元

2

3

5

 

 

    六、贵阳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规划期限与实施阶段

   

    规划期限:2014~2020年,前三年为重点全面启动与重点推进,后五年为全面推进与基本实现两个阶段。

 

 

第三章  贵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分析

 

 

    一、宏观经济社会条件

 

    作为我国西南的内陆省份,以“贵州茅台”、“老干妈油辣椒”、“黄果树”而文明,贵州的水、煤资源,“多彩贵州”等享誉海内外。贵阳作为“全球生态文明论坛”的发源地,“爽爽的贵阳”正以崭新的姿态阔步前进。

 

    二、自然条件

 

    贵阳市主体地貌为高原台地,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雨量充沛,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4℃,年平均气温153℃,与地球平均气温接近,适宜人类居住与多种植物生长。

 

    三、经济社会条件

 

    (一)行政区划与人口

 

    贵阳市国土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456%。全市辖六区一市三县。“一市三县”总面积5625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7004%。

 

    至2012年底,贵阳市常住半年及以上人口比上年增长133%,达到44517万人,涉及全市10区(市、县)90个乡(镇)社区服务中心184个普查小区,样本量为42万人。从年龄构成来看,15-64岁人口为33272万人,占到全市常住人口中的7474%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876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365万人,即高中(含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口占到常住人口的30%左右。

 

    (二)经济

 

    “十一五”期间进出口总额从1119亿美元增至3769亿美元,年均增长27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从07亿美元增至279亿美元,年均增长318%。累计引进内资项目8208个,实际到位资金20272亿元。一批世界500强及国内500强企业相继落户贵阳。《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显示,在全球500个城市中,贵阳市综合竞争力提升了42位,提升速度排列第4位。

 

    四、贵阳发展都市农业的要素与需求分析

 

    (一)贵阳发展都市农业的要素分析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要素构成包括土地、资本、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首先,由于贵阳市山地较多,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少,资金流量小,使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无法形成大规模组织化生产。其次,由于其区位、交通、历史等原因,导致技术、人才、信息远落后于其他省会城市。

 

    (二)贵阳发展都市农业的需求分析

 

    贵阳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可使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增高,具体从以下层面来分析:一是从生产者角度看,实现增加农民收入;二是从社会需求产品层面看,都市现代农业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功能化、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农产品,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是城市居民旅游、观光、体验、文化、休闲的场所。

 

    五、农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生态优势。宜人的气候是贵阳的骄傲,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的美誉;贵阳是我国著名“林城”,生态良好。

 

    区位优势。是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

 

    文化优势。贵阳居住着汉、苗、布依、仡佬等51个民族,创造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多民族生态文化,形成了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民族文化“大观园”。

 

    政策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国发〔2012〕2号文件指出,贫穷和落后是贵州省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省的主要任务。

 

    品种资源优势。地貌类型多样,有许多乡土优良的经济农作物、动物等优良品种资源。

 

    后发优势。要充分吸收外界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少走弯路,实现比较优势最大化和资源产出最大化。

 

    (二)劣势

 

    贵阳交通、科技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的需求。贵阳虽地处西南中心离周边省会城市不过三四百公里,但区间铁路运行时间均要十几个小时。

 

    贵阳市农业产品企业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产品规模不上水平,营销渠道滞后,产品缺乏品牌效应。

 

    综合配套设施滞后。农田基本建设和现代设施比较落后。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人才队伍、科技能力、新技术成果引进、消化能力不强。

 

    (三)机遇

 

    十八大、国发2号文件和贵州省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是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出发点。实施“5个100”,推动“四个一体化”、“五张名片”产业发展,培育“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搭平台、聚人才、抓创新、促转化”工作,全面推进实施“八大科技工程”和“六大科技行动计划”。

 

    产品的市场价格和潜在的旅游消费市场在逐步扩大。生态文明,贵州先行,贵阳市成了生态文明的载体。贵阳论坛的影响力走向世界,农业产业在环境改造和农民增收的双重效益的驱动下将越演越烈。立足生态建设发展林草结合、林竹结合、林茶结合、林药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用材林等产业,获得更多的农林产品,旅游农产品将成为贵阳市都市农业发展的重头戏。

 

    (四)挑战

 

    政府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生产规模小,流通成本高,缺乏龙头企业的统筹引领产业发展的氛围。

 

    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欠缺。城乡一体化,农民土地流转,农民进城不再直接参加农业生产,虽然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问题及措施仍面临严峻的检验。

 

    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贵阳市产品市场配置能力差,高科技、深加工农产品种类不多,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是抢占先机,充分利用地域、区位、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尽快解决好企业资金技术等投入、产品品牌,利应网络、交通等条件,迅速占领市场,塑造品牌。

 

 

第四章  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

 

    一、功能定位

 

    以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为纲领,以充分利用首都和本地农业科技力量为支撑,立足现代都市需求,将贵阳都市现代农业打造成东南亚都市现代农业的排头兵,西部都市现代农业的示范者,贵州省都市现代农业的牵引力。应该着力强化六大功能建设。

 

    (一)生产服务功能

 

    都市现代农业的生产服务功能包括生产型功能和服务型功能。生产型功能更多的是定位于生产和提供名、优、特、稀、鲜、嫩、活的农副产品。服务型功能主要体现在服务生产主体农民,通过现代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二)生态保育功能

 

    通过打造“城市之肺”,发挥都市现代农业在绿化和美化城乡环境、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以及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人与自然、都市与农业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幽静、清新的人居环境,使都市现代农业成为城市园林景观和城市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贵阳山水园林城市的重要标志。

 

    (三)生活休闲功能

 

    都市现代农业的生活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休闲功能。社会功能体现为都市现代农业起着社会劳动力“蓄水池”和“减震器”的作用,为城乡居民提高更多的就业机会。休闲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城市旅游业向农业延伸,开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旅游产业,满足与适应人们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生活的心理和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文化科普功能

 

    通过园区设施、景点布局设计,利用展厅、展板、画廊、雕塑、影视、电教等手段,开展农业科技、自然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普教育,直接对市民及青少年进行农技、农知、农情、农俗、农事教育;通过开放部分高科技农业示范园、设施农业项目和农业庄园,通过展示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各种先进农艺和设施,为学生和市民亲近自然、接触农业文化、了解农艺知识等提供基地和平台。

 

    (五)科技示范功能

 

    充分发挥贵阳市科技、人才优势,强力推进农业科技与管理创新,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

 

    (六)健康养生功能

 

    利用贵阳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顺应人们养生的需要,将健康养生和农业结合起来,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总体发展布局

 

    (一)圈层布局

 

    按圈层结构理论,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圈层为近郊农业核心圈、近中郊农业外围圈和远郊农业外缘圈。

 

    1、近郊农业核心圈

 

    主要布局在三环以内的云岩、南明、观山湖等主城区,离城市核心区10公里以内,即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引领圈。农业发展方向是优化环境、服务城市、美化城市。重点发展以城市绿地、园林景观、楼宇居室美化、农产品电子商务以及农产品展示交易等为主要内容。

 

    2、中郊农业外围圈主要分布在白云、乌当、花溪等近郊区,离城市核心区在10-20公里之间,以精品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的都市现代农业展示圈。农业发展方向是改善生态、休闲观光、服务城市。重点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精品农业、体验农业和创意农业。

 

    3、远郊农业外缘圈指由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和清镇市组成的“三县一市”区域,离城区半径在20-80公里之间,以保障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为主的集约化农业保障圈和生态涵养圈。农业发展方向是特色农业、高效农业。

 

    (二)产业布局和发展模式

   

    基于贵阳市现代农业总体布局和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定位,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产业布局和模式为“两区一带多园八模式”。

 

    1、“两区”

 

    (1)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云岩区、南明区、观山湖区、白云区、乌当区、花溪区为核心,构成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

 

    三环以内的云岩、南明和观山湖等主城区,地处圈层结构的近郊圈,农业主导产业有:精品水果、生态茶园、香细菜。本区域重点发展农业会展和电子商务、加工和物流配送等,产业延伸到城市绿地、园林景观、楼宇居室美化等业态,在有条件的区域发展沟域经济模式和健康旅游养生模式。

 

    三环以外的白云、乌当和花溪等城市郊区,地处圈层结构的中郊圈,农业主导产业有:精品蔬菜、精品水果、生态茶园和花卉苗木产业等。本区域基本处于城市半小时经济圈范围,交通方便,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科技支撑条件较好,2010年国家批准以“一区三园”模式设立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贵州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农业部定点市场、贵阳市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位于本区,年交易量达到100多万吨。本区域重点发展农产品物流业,以蔬菜、水果、茶叶、花卉苗木为载体,配合自然景观的健康养生农业,建设山区生态农业科技创新区(农科城)。

 

    (2)都市特色农业发展区

 

    主要包括以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和开阳县“一市三县”,地处圈层结构的远郊圈,内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1个,国家规划的590个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2个,其中开阳县是“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本区域发展重点是集约化农业,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农业主题庄园、沟域农业经济,以农业为载体,配合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打造健康养生农业。主要包括:

 

    --精品蔬菜发展区:包括①35万亩夏秋冷凉蔬菜发展区。在海拔1000米以上区域,突出夏秋冷凉优势,拓建高原夏秋反季节蔬菜基地。②10万亩低热河谷次早熟蔬菜发展区。沿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热河谷地带,清镇鸭池河域、乌江流域、猫跳河流域等五大流域,建立低热河谷次早熟蔬菜基地。③15万亩特色加工蔬菜发展区。围绕老干妈等农产品加工企业需求,开发地方特色加工蔬菜品种,建特色加工蔬菜基地。

 

    --精品水果发展区:包括①30万亩优质猕猴桃发展区。以“贵长”猕猴桃品种为主导,打造全国猕猴桃产业大县,建设5个猕猴桃专业乡镇,主要布局于修文。②10万亩特色枇杷产业发展区。以海拔900米以下区域为主,规划发展枇杷产业发展区,主要布局于开阳南江等6个乡镇。③30万亩优质核桃产业发展区。在海拔1000米以上区域,发展地方特色核桃基地,主要布局于清镇、修文、息烽和开阳。④5万亩桃产业发展区。⑤5万亩葡萄产业发展区。以红枫、红岩为双中心,分别沿西山山脉、红枫湖等建设葡萄产业发展区,主要布局于息烽和清镇,涉及10个乡镇。

 

    --生态畜牧业(水产)发展区:①3500万羽生态肉鸡发展区。依托温氏、特驱希望等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带动方式,建成规模化生态肉鸡养殖发展区,主要布局于清镇、息烽。②100万头生猪养殖发展区。依托台农公司等生猪养殖企业,采用多种生态循环模式,建成规模化生猪养殖发展区,主要布局于开阳。③200万羽蛋鸡产业发展区。按照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理念,采用“养殖-有机肥-种植-养殖”生态循环模式,打造贵州全省现代禽蛋产业区,主要布局于开阳。④30万尾冷水鱼发展区。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经营模式,发展冷水鱼养殖,主要布局于开阳。

 

    --地方特色农业发展区:主要包括①20万亩特色中药材板块,以桔梗、白术、太子参等地道中药材为主,发展中药材基地,主要布局于清镇、修文和息烽等。②奶牛养殖示范板块。按照循环生态发展模式,发展标准化牧场养殖,存栏奶牛2万头左右,主要布局于清镇、修文。

 

    2、“一带”

 

    即景观农业示范带,主要含贵遵高速等6条线,结合主导产业和贵阳市交通干线林绿工程,从绿化、美化的角度,进行规范化农作物、景观作物搭配种植,体现出自然、和谐、清新的田园风光。

 

    (1)贵遵(含S107、S305省道)沿线:配合林绿工程,重点布局规范化、创意性冷凉蔬菜景观、低热河谷蔬菜景观、优质桃景观和水晶葡萄景观。

 

    (2)贵开(含S104省道)沿线:配合林绿工程,重点布局规范化、创意性蔬菜景观、金秋梨水果景观、枇杷景观、生态茶园景观和彩色花卉苗木景观。

 

    (3)贵惠(含S101省道)沿线:在花溪桐木岭至青岩与长田之间,重点布局蔬菜景观、花卉苗木景观,体现乡村优美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

 

    (4)贵黄(含G320、S307)沿线:在观山湖区境内和清镇境内之间,重点布局蔬菜景观、水晶葡萄景观和花卉苗木产业。

 

    (5)贵毕(含G321国道)沿线:配合林绿工程,在修文县扎佐镇至六广镇之间,重点两侧布局冷凉蔬菜景观、低热河谷蔬菜景观和猕猴桃景观。

 

    (6)环城高速沿线:在环城高速涉及的云岩、南明、观山湖、乌当、花溪、白云等区域,重点发展彩色花卉苗木产业。

 

    3、“多园”

 

    以贵州省100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快贵阳市2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2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创建表

 

  序号

园区类型

  园区名称

  1

蔬菜类

  清镇市绿色蔬菜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红枫湖)

  2

  贵州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牛场)

  3

  修文县小箐蔬菜现代高效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小箐)

  4

  息烽县蔬菜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养龙司)

  5

茶产业类

  花溪区久安现代高效茶叶示范园区(久安)

  6

果树类

  乌当区下坝樱桃产业示范园区(下坝)

  7

  息烽县红岩葡萄种植示范园区(小寨坝)

  8

  修文县谷堡果畜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谷堡)

  9

畜牧及生态循环类

  开阳县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龙岗)

  10

  清镇市现代高效畜菜生态循环示范园区(站街)

  11

  息烽县肉鸡现代生态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园区(九庄)

  12

  清镇市现代高效乳品加工示范园区(青龙)

  13

水产类

  开阳县特色水产养殖业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双流)

  14

休闲观光及科技示范类

  白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牛场)

  15

  乌当区花卉基地示范园区(羊昌)

  16

  贵州开阳十里画廊农旅一体示范园区(南江-禾丰)

  17

  乌当区新堡生态休闲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新堡)

  18

  修文县久长镇美丽茶山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久长)

  19

  开阳黔茗高效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双流)

  20

  贵州开阳筑台农业科技示范园(南江)

 

    4、“八模式”

 

    依托贵阳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结合贵阳本地的自然人文特点,遵循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复合多种产业业态,打造8种新型模式。具体包括:1、农业主题庄园模式;2、农旅一体化模式;3、储运加工模式;4、科技创新模式;5、沟域经济发展模式;6、村寨文化传承模式;7、健康养生模式;8、集约化发展模式。

 

    三、区县定位和布局

 

    (一)云岩区和南明区

 

    云岩区和南明区定位于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精品水果、蔬菜为主导和特色产业,积极推广应用健康养生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物流配送、储运和加工、农业观光等领域,打造贵阳市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加工中心。其总体布局为“一园多点”,“一园”指万亩生态桃观光园,“多点”包括多个民俗旅游村、多个生态蔬菜观光点以及一批集度假、餐饮、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特色休闲农庄。

 

    (二)观山湖区

 

    观山湖区定位于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茶叶、蔬菜为主导产业,以水果为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和推广健康养生模式、农业主题庄园模式、沟域经济模式、会展物流模式四种模式,开发以会展农业、科普农业、采摘农业、景观农业以及农产品物流为代表的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形态,着力打造服务全市都市农业的金融和信息服务中心,全面塑造一个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宜乐的城市生态走廊、城市绿肺和城市公园。其总体布局为:“一心四区”,一心即特色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四区包括都市农业展示核心区、朱昌小镇生态有机农业观光区、百花湖果蔬体验观光区和生态涵养区。

 

    (三)白云区

 

    白云区定位于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蔬菜为主导产业,以水果为特色产业。大力推广科技创新和健康养生发展模式。将白云区农业建设成全省园区的典型和标杆,成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集聚区、先进科技转化的中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现代农业技术的拓展区、新型农民的培养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其总体布局:“一城两园一带”,一城即贵阳农科城(蓬莱)。两园即白云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示范园(牛场乡)和白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牛场乡)。一带即贵遵沿线景观农业示范带和绕城高速景观农业示范带。

 

    (四)乌当区

 

    乌当区定位于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以特色蔬菜、精品水果,特色养殖、地道中药材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广科技创新模式、沟域经济模式、乡村文化传承模式和健康养生模式。打造特色养殖、特色蔬菜、精品水果和特色中药材五大农业品牌;整合资源,推进乡村旅游品质提升,接轨国家民俗旅游标准,在全省率先建成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其总体布局:“一城三园两带”。一城即贵阳农科城(羊昌),三园包括乌当区下坝樱桃产业示范园区(下坝乡)、乌当区花卉基地示范园区(羊昌镇)、乌当区新堡生态休闲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新堡乡)三个园区,两带即贵开公路景观农业示范带(含贵翁高速)和美丽乡村示范带(下坝至百宜)。

 

    (五)花溪区

 

    花溪区定位于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以茶叶、蔬菜为主导产业,以水果、蔬菜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主题庄园模式、乡村文化传承模式、旅游养生模式和集约化发展模式。打造山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成贵阳市及大学城农产品、畜产品主要保供基地,重点打造安全、绿色生态农产品基地和民俗休闲旅游基地。其总体布局:“一园一带四板块”。一园即花溪区久安现代高效茶叶示范园区,一带即贵惠公路及南环线景观带,四板块即7万亩特色蔬菜板块、3万亩特色水果板块、8万亩生态茶叶板块、特色养殖板块。

 

    (六)清镇市

 

    清镇市定位于都市特色农业发展区建设,以蔬菜、肉鸡为主导产业,以奶牛和生猪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主题庄园模式、乡村文化传承模式、旅游养生模式和集约化发展模式。打造蔬菜、肉鸡生产生态安全岛,建成贵阳市“菜篮子”重要保供区;围绕民族文化、自然景观,拓展农业功能,发展具清镇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其总体布局:“三园一带五区”。三园即清镇市绿色蔬菜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红枫湖镇)、清镇市现代高效畜菜生态循环示范园区(站街镇)、清镇市现代高效乳品加工示范园区(青龙);一带即贵黄高速生态景观带,五区即20万亩特色蔬菜产业发展区、2500万羽肉鸡发展区、万头奶牛养殖发展区、万亩优质精品果树发展区、万亩地道中药材发展区。

 

    (七)修文县

 

    修文县定位于都市特色农业发展区,以蔬菜、水果为主导产业,以畜牧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模式、集约化发展模式。做强做大蔬菜、水果产业,做优畜牧产业,建成贵阳市“菜篮子”重要保供区;围绕自然景观,拓展农业功能,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其总体布局:“三园两带四区”,三园即修文县谷堡果畜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谷堡乡)、修文县小箐蔬菜现代高效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小箐)、修文县久长镇美丽茶山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久长);两带即贵遵(含S107)沿线景观农业示范带和贵毕沿线景观农业示范带,四区即20万亩特色蔬菜发展区、30万亩精品水果发展区、5万亩地道中药材发展区和标准化畜牧养殖发展区。

 

    (八)息烽县

 

    息烽县定位于都市特色农业发展区建设,以蔬菜、水果为主导产业,以肉鸡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集约化发展模式、健康养生模式,积极开发绿色有机农产品,打造贵阳市有机农产品主要“菜篮子”保供基地;依托现有的自然景观、红色旅游和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促进都市农业发展。其总体布局:“三园一带三区”。三园即息烽县红岩葡萄种植示范园区(小寨坝),息烽县蔬菜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养龙司),息烽县肉鸡现代生态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园区(九庄)。一带即贵遵沿线景观农业示范带。三区即30万亩特色蔬菜发展区、7万亩优质水果发展区、30万羽特色肉鸡发展区。

 

    (九)开阳县

 

    开阳县定位于都市特色农业发展区建设(特色富硒农产品开发)。以茶叶、畜牧为主导产业,以水果、蔬菜为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农业主题庄园模式、村寨文化传承模式、健康养生模式和集约化发展模式。坚持走“高端、精品、外向、低碳、循环”都市农业发展路线,以做优发展空间、做强主导产业、做好示范引领、做大企业发展为指导,着力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成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和贵阳市畜产品主要保供基地。其总体布局:“五园两带五区”,五园主要包括贵州开阳十里画廊农旅一体示范园区(南江-禾丰)、开阳黔茗高效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双流)、开阳县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龙岗)、贵州开阳筑台农业科技示范园(南江)、开阳县特色水产养殖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双流)5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两带即贵遵高速(延伸段)S305省道景观农业示范带和贵开高速景观农业示范带。五区即20万亩优质富硒茶叶发展区、300万头(羽)种养配套生态循环发展区、20万亩特色富硒蔬菜发展区、10万亩富硒精品水果发展区、30万尾特色水产发展区。

 

第五章  重点发展领域

 

    一、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以绿色有机农业为特征的一产为基础,以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为特征的二产为辅助,以都市现代农业服务业为核心,即以三带一、以二辅一、一二三互动的产业发展模式。

 

    二、都市现代农业重点发展领域

 

    (一)会展物流

 

    重点建设贵阳农业会展中心和贵阳农产品物流港两大功能区。贵阳农业会展中心要包括加工农产品展销、花卉苗木展销、特色农产品、高档花卉组培、亚热带植物展销、特色餐饮、农业龙头企业展销、都市农业主题展览、经贸洽谈等9个功能;农产品物流港重点建设集批发交易、电子商务、加工配送、冷链物流、检测检疫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服务。

 

    办好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中国(贵阳)医药博览会、中国贵州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加快贵阳综合保税区、改貌无水港、龙洞堡航空港建设,优化提升专业(批发)市场、聚集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

 

    (二)创意农业

 

    加大财政支持,尽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为依托的多元化创意农业投入体制,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意农产品品牌。

 

    创意产品的策划与设计应结合区域特点,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在品种、品质方面的稀缺性特点,遵循与当地地理标志农产品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地域特色的唯一性农产品,培育创意农业的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健康养生

 

    主体化设计。采取主题化展示策略和“一景一品”的开发策略。在每一个景点设定一种风情体验主题,设计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强的风情旅游产品,动静结合。参观上:高科技、高价值、高效益的特色种植和养殖,循环经济的应用;休闲上: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与欣赏性、感悟性、自游性的结合;饮食上:以“回归自然、营养保健”的特色,专业指导的养生休闲与疗养的结合。

 

    养老养生区:观山湖区百花湖依托湖泊资源打造“五彩湖光”敬老养生区;乌当、白云打造集温泉养生、乡村度假、森林康体、户外运动于一体的知名的养老养生综合旅游区;修文依托“阳明文化”,打造集历史文化、生态观光、养心体验、休闲娱乐、康体度假于一体的运动养生养心区。

 

    (四)休闲观光

 

    按照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要求,推进“六大工程”建设,与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形成农旅融合、产城互动,打造“农文旅一体化、村寨集镇一体化、山水人一体化”旅游胜地。

 

    (五)庄园经济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依据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对贵阳市2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进行规划。

 

    都市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茶产业示范园;葡萄庄园及葡萄酒庄园;果树产业示范园;畜牧及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

 

    (六)现代加工业

 

    大力发展特色辣椒和蔬菜加工业;发展高端有机茶加工;发展猕猴桃和葡萄等加工业;大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

 

    (七)绿色有机农产品

 

    绿色有机菜;绿色有机果;绿色有机畜;绿色有机蛋。

 

    (八)高档花木

 

    高档苗木花卉产业以二环路和环城高速路沿线为重点发展区域,辐射带动贵遵、贵黄、贵毕、贵开、贵惠、绕城高速等交通干线周边发展,集中连片建设包括乌当区羊昌、清镇红枫湖等花木生产基地,形成10个以上特色基地,规模10万亩。加快苗木花卉市场建设,围绕“两环六带”规划建设苗木花卉综合市场,形成覆盖全市、辐射全省的苗木花卉物流中心。建设贵阳市苗木花卉产业信息系统和交易平台,进一步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第六章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一、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一)森林生态网络建设

 

    森林生态网络建设主要包括环城林带、农田防护林和生态公益林。

 

    环城林带:一是保护两条呈南北走向的形似椭圆环状的森林绿带组成的第一环城林带(一条是南明、小河、花溪区之间的大江山脉(闭合环状)经过多年的封山育林及石灰岩山地造林形成的森林绿带。另一条是城区外围从白云区都溪林场、长坡岭林场场部工区、黔灵山、顺海林场鹿冲关工区、顺海工区、大桥工区和乌当区马鬃岭林区、南明区云关乡、贵阳市森林公园、省林科院实验林场、长坡岭林场谷立工区、孟关乡红星村、改毛村、孟关林场、花溪公园、阿哈水库、南郊公园、南明区蔡家关、云岩区改茶、三桥等林区相连构成的椭圆环状林带),二是加强百花山脉、黔灵山脉及南岳山脉作为城市建设用地隔离绿化带及生态缓冲区建设。

 

    农田防护林:主要是指农田道路、渠系防护林网建设。

 

    生态公益林:主要是指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用材林、经济林、风景林的建设。

 

    (二)强化保护区建设和植被恢复

 

    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植被恢复措施,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加强环城林带、主要交通干道沿线、两湖一库等重点生态区域的林业生态建设与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的保护。完成花溪十里河滩湿地公园建设,建设完善长坡岭、鹿冲关等一批森林公园,依法实施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完善城市公共绿地功能结构。加强通道绿化建设,以贵黄、贵遵、贵毕、贵广、贵开、西南环线等多条高速公路为重点,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纽带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和财政投入力度,确保重点生态区域及生态脆弱区域的植被恢复。加强水土保持工程,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生态产业发展模式示范区,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加快采石场、矿山等迹地的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开展限期治理试点和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一)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

 

    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化石能源利用效率,发展高效的脱硫除尘脱硝治理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工业污染排放,控制工业点源大气污染。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交通,鼓励发展和使用清洁燃料,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以环城林带建设与南明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环境项目建设为纽带,积极推动城市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公园、生态湿地、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石漠化、采石场、废弃采矿场、主要交通干道的生态修复和绿化工程。

 

    (二)水域环境保护与治理

 

    严格保护百花湖、阿哈水库、花溪水库等城市饮用水源安全,同时加强对南明河、市西河、贯城河、鱼梁河、麦架河、黔灵湖、观山湖等河湖水系的生态环境修复和绿化景观环境营造,大力开展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分区分类管理和污染控制,确保城乡饮用水源地水质和饮水安全。

 

    加强城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继续推进二桥、金阳、高新、花溪等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同步建设管网系统,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逐步实现城市雨污分流。重点是加快城镇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城镇污水处理排放系统,提高城镇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率;加快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快城镇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模式。

 

    (三)土地环境保护与治理

 

    紧紧抓住国家在贵州实施水利建设与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的机遇,强力推进生态工程建设。

 

    三、生态农业建设

 

    (一)建设无公害绿色生产基地

 

    一是实施“沃土工程”,加强土肥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和示范;二是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还田实用技术和商品有机肥,示范、推广果肥结合和粮肥结合等生态种植模式,增加耕地有机肥投入,实现有限土壤资源的永续利用;三是以作物专用肥为载体,重点开发、应用配方肥、专用肥、掺混肥等新肥料,研究、开发缓释肥、微生物肥等新产品,四是采取综合配套措施,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通过中低产田土改造,带动耕作制度改革,作物品种的改良,栽培技术的改进、种植结构的改变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五是通过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用肥结构等综合措施,控制和治理酸化、盐化等土壤障碍,提高土壤的适种性和安全性;六是针对局部地区农田污染的实际情况,采取以防治为主,综合治理的策略和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措施,治理、修复污染土壤。

 

    (二)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技术

 

    围绕生态农业建设,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大力推广高效种养技术,农作物轮作、间作、套种技术,保护性耕作(如免耕)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林地养鸡生态技术,种草养鱼生态技术,鱼鸭综合养殖生态技术,粮菜间作立体种植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田间农艺节水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有机食品生产技术、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的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秸秆气化技术,沼气工程技术,环境无害化处理技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等等。通过各种技术的综合集成和配套,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产品清洁化生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示范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农林复合系统立体种植模式;畜林复合生态模式;畜渔复合生态模式;低山丘陵“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四)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计划

 

    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积极贯彻“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多能互补、讲求效益”的方针,形成农民家庭基本生产生活单元内部能流、物流的良性循环,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园)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一是开展畜禽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分类、分区建设沼气工程。二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设。三是实施清洁能源生态工程,把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与农村废弃物处理有机结合,实施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为农村提供优质燃气;推广安全、节能、无污染的太阳能源;建设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为农村提供管道燃气。

 

    四、发展有机、循环农业经济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首要就是节约,如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电、节油、节粮等等;次是发展农业循环生产模式,构建农业循环产业链,实现农业生产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单环式线性经济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多向多环式与多向循环式相结合的反馈经济及循环经济发展。其中包括:农牧结合型循环经济,深度加工型循环经济,其它类型的循环经济。

 

第七章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一、构建城乡一体空间布局

 

    牢固树立全市8034平方公里是一个现代化都市区的理念,从市域的现有格局和未来空间发展的集聚趋势出发,按照都市区的空间发展模式和贵阳市辐射型圈层状展开的地域空间,以云岩、南明、小河、金阳为核心,以花溪、乌当、白云为次中心,以开阳、清镇、修文、息烽、扎佐等城镇为纽带,以高速公路和市域快速铁路沿线的城镇发展带为主轴,形成梯次相连、功能互补、设施完善的城镇网络体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二、建设城乡一体服务设施

 

    (一)加快城乡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主城区与副中心城区、重点中心城镇,以及副中心城市之间的道路等级和通达效率。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设施建设

 

    加快城乡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到2017年小型水利工程发展耕地灌溉面积累计1275万亩,到2020年小型水利工程发展耕地灌溉面积累计130万亩。建设标准化农田排灌设施,建设高效节水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加快城乡供电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

 

    加快城乡信息工程建设,全面实现自然村通电话和行政村通宽带,设置村级邮件接收场所,建成现代邮政。

 

    加快城乡燃气设施建设,推行“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发展清洁能源。

 

    三、推进城乡一体产业发展

 

    强化贵阳市副中心城区、中心城镇的作用和功能,使其成为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在都市中发展镶嵌、插花式分布、以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要素构成的现代农业,建设都市中的农业、农村;同时在农村发展现代工业和三产服务业,建设农村中的工业、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在城乡融合。

 

    四、建立城乡一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实施农村“阳光工程”,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

 

    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对象、贫困家庭子女入学资助等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和推行适合现代农村特点的农民养老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线标准,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距。

 

    五、发展城乡一体社会事业

 

    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快建立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加大绿色证书培训、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农业远程培训等工程的组织和实施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和普及率。

 

    加强副中心城区、乡镇医院、卫生院、防疫站等医疗机构建设和布局,配置完善的医疗设施设备和高水平医务人员,为农民提供周到就医环境。

 

    六、保护和建设城乡一体生态环境

 

    实施“三大守护工程”,加强水、气、地的守护工作。

 

    一是守护“水”。加强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建设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到2020年,各区(市、县)完成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推进南明河及其主要支流、金钟河、麦架河、大路河、修文河、东门河、暗流河、麦翁河、南门河、麦西河、麦城河、游鱼河、白岩河等重点河流水环境整治,改善水质量。

 

    二是守护“气”。调整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坚持能源清洁化战略,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努力构建以电力、天然气为主,太阳能等为辅的清洁能源体系。加强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建立生态屏障。积极开展废弃矿山、荒地的生态修复工作,开展耕地复垦工作。

 

    三是守护“地”。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争取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新增任务30万亩,对生态脆弱地区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植被恢复实施速度,力争扩大年度营造林计划,适度发展林下种、养殖业,提高林地产出率,促进林农增收、林业增效,加强重要流域防护林、水源涵养林,交通沿线防护林,农田林网以及天然林、生态公益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等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快区域性生态环境建设,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加快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兽药、农药新品种的使用,避免氮、磷肥的过量施用和不合理施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生物农药,鼓励使用有机肥,推荐合理化肥使用量。

 

    七、建设美丽乡村

 

    (一)编制新村建设规划

 

    加快新村建设规划编制。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要求,分区推进村庄改造和新村建设。

 

    (二)改善村容村貌

 

    建设新房舍,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小康房建设任务。

 

    (三)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

 

    办好农广校和农技推广中心,每年举办1~3个月的培训班,重点对农村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和农村经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农业科技带头人能够掌握1~2项当地生产需要的新技术,并能指导和带动其他农户。

 

    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制定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目标、计划和实施办法,拓宽培训范围,扩大培训规模,每年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人。

 

    (四)树立文明新风尚

 

    以创建“文明户”、“文明新村”为主要形式带动乡风建设,倡导用村规民约实施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形成民主管理的浓厚氛围。发展基层民主,通过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为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五)“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以“富在农家”发展村寨经济,以“学在农家”培育新型农民,以“乐在农家”实现文化惠民,以“美在农家”建设美丽乡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注重“内外兼修”,环境美与心灵美并重,既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又大幅提高农民“幸福指数”。

 

第八章  支撑体系建设

 

    一、农业文化及品牌

 

    (一)基本概念

 

    1、农业文化

 

    农业文化是人类社会由蒙昧走向文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摆脱纯粹依赖自然,走向以自己的意愿生活的起点,同时也是通向现代文明的桥梁,其内涵是应时、取宜、守则、和谐。这是中国农业文化的精髓,也正是这样的文化底蕴,孕育并保证了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与繁荣,更是贵阳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基因。

 

    2、品牌及品牌体系

 

    品牌是一个用以识别或区别不同产品或服务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包括品牌名称、愿景、价值观、实践方向、行为模式、对利益相关者的承诺(如品牌所标示的功能及品质)等。

 

    3、农业文化及品牌体系建设

 

    农业文化及品牌体系是指农业文化因子和涉农企业品牌要素有机组合或积极互动与支持的综合结构系统。农业文化及品牌体系建设是指推动主体有意识有计划把优秀的农业文化通过各种文化传媒以及借助产品载体不断传播铸就到已定义或命名的品牌之中的发展过程。

 

    (二)指导思想、目的与标准

 

    1、指导思想

 

    农业文化及品牌体系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服务城市、满足都市、富裕农民、发展农村”为目标,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乡村旅游景区综合体等为基本素材,将农业、农民、农村“三农”要素资源以新型产业业态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载体形式进行整合,推进农业、农民、农村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跨越。

 

    2、目的

 

    思考、梳理、定义、打造能够为社会和消费者特别是都市消费者能够认同的多元农业文化及持续予以消费需求支持的农业文化及产品品牌。

 

    3、标准

 

    能够为社会和消费者持续性认同其农业文化,增长性消费其品牌产品。换句话说就是用都市农业的具体产品或项目把贵阳都市农业的品牌做起来。这一点很难,因为中国高品质都市农业品牌稀缺。这主要是因为“诚信”问题,这也是目前国内消费者和农业产品供给者之间的主要矛盾。尽管很难,但必须是贵阳市农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的基本标准。诚信及其产业化是贵阳市农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的基本标准。

 

    (三)农业文化与品牌体系建设

 

    贵阳市都市农业文化与品牌体系建设的目标是,贵阳市地区所提供的都市农业产品或服务,无论是产品的功能,还是产品的质量数据指标,还是产品所代表的美誉度与知名度等所标志的文化理念与品牌形象,必须经得起用户使用实践的检验,即用户使用实践所享有的体验与文化理念及品牌推广的素描与诉求均需达到“诚信”级别的验证。

 

    (四)品牌建设指标

  

基础设施类别

市级知名品牌数量

省级知名品牌数量

国家级知名品牌数量

贵阳市

20

7

2

观山湖区

1

0

0

云岩区

1

0

0

南明区

1

0

0

白云区

2

1

0

乌当区

2

1

0

花溪区

3

1

0

清镇市

3

1

1

修文县

2

1

0

息烽县

2

1

0

开阳县

3

1

1

 

    二、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一)农村基础设施体系

 

    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建设,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提出了明确而较高的要求,在很多方面几乎可以类比城镇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

 

    1、政策基础都市农业发展所必需的基本土地指标及土地规划调整的落实。

 

    2、设施基础

 

    城乡道路及符合休闲旅游观光环境要求的主干道路及道路环境设计与建设。

 

    项目自身的道路、停车场及环境的规划建设,以及机耕道、生产便道、山塘、水库等的规划建设。

 

    3、生产设施

 

    都市农业生产需要的水、电及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并力争建设于地下,浇灌施肥至少要实现半自动及以上。都市农业深加工需要的加工厂房、冷库、温室大棚、标准圈舍、病虫害防治、小气候自动观察等。

 

    项目配套的吃、住、行、游、玩、购、网络(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设施与产品、服务要设计、建设、经营服务到位。

 

    4、信息化基础

 

 

网络基础设施

无线网络

指无线网络的覆盖面、速度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宽带网络

指包括光纤在内的固定宽带接入覆盖面、接入速度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指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使用情况。

 

    5、品牌创建基础

 

    品牌核心区或展示基地等建设所需要的定位、内涵、机构、门头、标示标识牌等。

 

    6、资金基础

 

    设立贵阳市农业设施专项资金,或设立都市农业项目发展资金等。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增强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强化产业设施建设;多策并举,加大基础投入。

 

    (三)创新机制加强设施管护

 

    加快建立都市农业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切实预防过去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发生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建议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设施,加快都市农业公共基础设施的确权与产权制度改革。

 

    (四)农业基础设施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指标数量

基础

设施

生产科技基础设施

交通道路

都市农业项目地交通道路

全覆盖

农机动力

都市农业项目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200万千瓦

科技贡献

都市农业项目科技含量要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科技贡献率。

55%以上

加工产值

都市农业项目农产品加工升级转化,提高产值。

350亿以上

公共平台与数据库

都市农业公共基础数据库

指建设农村基础空间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筑物基础数据库等公共基础数据库。

1个数据库

都市农业公共信息平台

指建设能对农村的各类公共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交换的信息平台,满足都市农业各类业务和行业发展对公共信息交换和服务的需求。

1个信息平台

信息安全

指都市农业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和有效性。

  

    三、农产品保障体系建设

 

    (一)农产品体系分类

 

    贵阳市都市农业农产品体系建设包括两个系列,一是纯产品系列,一是都市人观光、休闲、度假所需要的整体“三农”环境与情景细节条件。

 

    (二)农产品保障体系内容

 

    1、农产品生产主体及其思想基础

 

    农产品谁来生产,这是中国当代的新问题,新生代农民大多不会种地,也不愿种地。从事农产品生产的最基本的思想基础包括安全和诚信。

 

    2、管理基础

 

    贵阳市农产品的管理要立足贵阳市区位、自然和人文优势,高标准、高规格、高起点编制《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设计,与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化、环境总体规划等规划相衔接,作为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产品基础

 

    产品是安全、诚信、品牌等的载体,更是安全、诚信、品牌生存的基础;而安全、诚信、品牌则是产品的核心价值,它代表着产品的高级形式。

 

    4、环境保护基础

 

    环境现在业已成为农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市农业生态水平明显提高。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占全市农业增加值比重逐年增加,农产品产地安全合格率98%以上。

 

    5、科技设备工艺保障

 

    改善农业装备,提升农业设施化水平。都市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农机总动力达240万千瓦,项目配套水利设施90%以上,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575%以上,农产品产地安全合格率达到98%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在350亿元以上。

 

    (三)农产品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生产监管

 

    在贵阳市范围内分期分批创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加强动植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净化产地环境。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垃圾无害化处理70%以上,养殖畜禽粪便污水处理80%以上。严格都市农业投入品管理。建立都市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公告制度。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推行标准化生产。

 

    2、推行市场准入制

 

    建立监测制度;推广速测技术;创建专销网点;实施标识管理;试行追溯和承诺制度。

 

    3、完善保障体系

 

    健全标准体系。以农药残留标准为重点,加快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推行统一的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具体包括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安全认证和标志制度、建立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标准等。

 

    加快认证体系建设。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工作在已开展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水产品、农机产品的认证的基础上,积极推行GAP(良好农业规范)HACC(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

 

    建立信息服务网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作为农业市场信息体系的重要内容,及时向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者提供质量安全、标准、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信息。尽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

 

    加强动植物疫情防治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动物疫情的监测预报系统和应急反应机制;进行动植物防疫知识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使防疫工作走向程序化、制度化;加大建设各级动植物疫病诊断实验室。

 

    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和能力,达到国家认可的标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重点在于管好农产品主要流通渠道,即蔬菜、生猪、水产品批发市场、肉菜市场、超市和定点屠宰场。实现农产品产地安全合格率98%。

 

    (四)农产品保障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指标说明

指标数量

农产品保障与宜用

都市农业产品建设管理

都市农业产品规划

指编制完整合理的都市农业产品规划,并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制定道路交通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农业景观风貌规划等具体的专项规划,以综合指导都市农业建设。

1纲要

数字化都市农业管理

指建有都市农业地理空间框架,并建成基于国家相关标准的数字化都市农业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实现区域网格化管理。

1数据库

都市农产品标准规划

通过制定都市农业产品的标准,并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政府、企业在农产品标准提出、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能力提升。

1份标准

合格率100%

园林绿化

指通过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园林绿化的监测和管理水平,提升都市农业园林绿化水平。

景观旅游级大于50%

历史文化保护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促进农业历史文化的保护水平。

100%

建筑节能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都市农业在建筑节能监督、评价、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水平。

100%

都市农业功能提升

供水系统

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从水源地监测到龙头水管理的整个供水过程实现实时监测管理,制定合理的信息公示制度,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100%

排水系统

指生活、工业污水排放,城市雨水收集、疏导等方面的排水系统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功能的发展状况。

安全级

节水应用

指都市农业节水器具的使用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情况,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80%

垃圾分类与处理

指社区垃圾分类的普及情况及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大于70%

照明系统

指各类照明设施的覆盖面和节能自动化应用程度。

70%

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

指实现都市农业地下管网数字化综合管理、监控,并利用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70%

智慧都市农业产业与经济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

指都市农业产业规划制定及完成情况,围绕都市农业产业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规划编制、规划公示及实施的情况。

1份纲要

创新投入

指都市农业创新产业投入情况,包括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创新费用投入,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投入等方面。

产业升级

产业要素聚集

指都市农业为产业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而实现的产业要素聚集情况,增长情况。

传统产业改造

指在实现都市农业产业发展与升级过程中,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情况。

新兴产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

指都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服务与发展,包含支撑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环境、科研环境、金融环境及管理服务状况,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在都市农业整体产业中的水平状况。

科技贡献率57.5%以上

现代服务业

指都市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包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发展环境,发展水平及投入等方面。

其它新兴产业

反映都市农业其它新兴产业的发展及提升状况。

 

    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农业服务总体背景

 

    目前国内农业发展矛盾的总体背景是:主体之一的农民缺资金、信息、管理等,主体之二的是干部(可能成为主体)缺乏政策如进入农业产业后的身份、工资等,主体之三的企业缺乏土地资源等。这应是贵阳市制定都市农业发展政策如制定服务体系时的基本依据。

 

    (二)服务体系内容

 

    都市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内基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创意规划设计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农资服务体系;农机服务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三)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引进高端都市农业项目策划、规划的机构、团队、专家等,进行项目的顶层设计等。建设贵阳市都市农业服务专家数据库。

 

    •让“市场之手”发挥决定性作用,探索都市农业负面清单管理机制。

 

    •调整增加都市农业项目的用地指标和建设指标,进而调整土地用地规划和城市建设用地与建设指标等。

 

    •调整土地与道路建设指标的分配与划分等。

 

    •稀缺资源企业家的引进与培养。设立企业家培训中心或基地。

 

    •国家、省、市各行政部门的支农政策与资金支持在市级基础上进行整合。

 

    •设立“贵阳市都市农业基础设施扶持资金”。

 

    •制定强力的关于保护农业环境的政策,特别是破坏环境实践的惩治等。

 

    •制定关于农业的化肥、农药、饲料、水、药等安全护卫政策与措施,坚决打击工业污染及其他污染的现象和事故等。

 

    •建立可强力实施的贵阳市诚信体系建设与保护的制度,并坚决推进执行。

 

    (四)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措施

 

    1、切实根据都市农业发展的要求,针对都市农业展开建设首先,政府要扩大对都市农业的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解决都市农业初期投入大的困难,提升服务水平。其次,要拓宽渠道,实现都市农业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坚决支持项目主体参与都市农业服务的工作。让“市场之手”发挥决定性作用,探索都市农业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与机制。负面清单的制定将有利于减少行政权力对都市农业经济领域的干预,提高政府效率,减少权力寻租,政府自由裁量权被逐步取消。

 

    2、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都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借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改革东风,把发展都市农业作为从农村再突破、赋权于民谋改革的先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实验。使环环相扣的征地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问题进入单刀突破。这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分配比例;在严格用途管制下,允许农民或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城镇经营型项目开发;制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办法,合理确定中央、地方、集体、个人收益比例,激活各方面积极性,可以成为都市农业发展起点与原动力。

 

    3、健全都市农业公共服务管理法制

 

    要积极响应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加大农村公共服务的建设,提高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在发展都市农业的起点上,将力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全体居民。比如,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等,将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将逐步提高,并逐步与城镇接轨。

 

    4、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

 

    金融服务要创新机制、增加倾斜性资金盘子,要真正做到雪中送炭。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无论是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银行,还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贵阳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必然之举。

 

    (五)农业服务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指标说明

指标数量

农业智慧管理与服务

政务服务

决策支持

指建立支撑政府决策的信息化手段和制度。

信息公开

指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主动、及时、准确公开财政预算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

及时通报

适时回应

网上办事

指完善政务门户网站的功能,扩大网上办事的范围,提升网上办事的效率。

实现无障碍

政务服务体系

指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平台的联接与融合,建立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

调节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教育

指通过制定合理的教育发展规划,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目标人群获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便捷度,并促进教育资源的覆盖和共享。

全覆盖

劳动就业服务

指通过法规和制度的不断完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都市农业就业服务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等措施提升就业信息的发布能力,加大免费就业培训的保障力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成为当地就业新的增长点

社会保险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提升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服务终端建设,提高目标人群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服务的便捷程度,提升社会保险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居民生活保障水平。

项目就业人员全覆盖

社会服务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提升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服务终端建设,提高目标人群享受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本养老服务和优抚安置等服务的便捷程度,提升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服务的透明度,保障社会公平。

完全推行五险一金制度

医疗卫生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和终端服务,保障儿童、妇女、老人等各类人群获得满意的服务;通过建立食品药品的溯源系统等措施,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供应,并促进社会舆论监督,提高服务质量监督的透明度。

医疗保险全覆盖

公共文化体育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促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服务面,提高广播影视接入的普及率,通过信息应用终端的普及,提升各类人群获得文化内容的便捷度;提升体育设施服务的覆盖度和使用率。

项目本身创新性设计融入公共文化体育内容等

金融基础

金融服务

银行服务

农业还是个弱势行业,需要特别的支持,最有利的支持之一就是金融服务的支持。鼓励银行开展涉农业务。

出台配套政策

发展资金服务

设立贵阳市都市农业基础设施扶持资金。

设立贵阳市都市农业产业发展资金。

纳入年度财政计划

 

第九章  保障措施

 

    一、政策扶持,建立促进型政策集成应用模式

 

    加大政策扶持,是贵阳市建设和建成都市农业的重要保证。具体可以从如下方面展开。用地扶持政策:落实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用地政策,按土地流转规模的10%以内提供建设用地支持;税收优惠政策:符合贵阳市农业产业发展的,享受贵阳市招商引资优惠,属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重大和急需引进的项目的,给予优惠;产业化经营扶持政策:全面实行土地流转奖励政策,同时享受农业产业扶持政策;观光休闲农业扶持政策:设立观光休闲、家庭农场、农家乐、乡村客栈发展专项资金。

 

    二、科技示范,建立引领型科技保障模式

 

    在科技高度上强化科技支撑。以贵阳农科城(高新农业开发区)为科技支撑,整合区域内科技资源,实施一批都市现代农业科技重大项目;应敢于引进和实施一批国内和国际先进的农业科技重大项目,鼓励创建国家级及省部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对具有引领作为的科技项目不仅给予政策及资金的支持,而且要积极引导与市场对接,促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在引进先进科技的同时,依托省会科研院校聚集优势,引导科研院校和农业示范园区及示范基地共建产业创新联盟、农科教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和资源交流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科技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到贵阳创业,支持龙头企业聘用国内外专家、学者,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加快培养和建设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进龙头企业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及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对市场前景看好及科技水平含量高的项目可以进行政府孵化。支持和推荐国内外专家、学者与龙头企业进行对接,鼓励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领办或以技术入股创办农业企业、家庭农场。

 

    科技示范以建立引领型科技保障模式中,特别建设贵阳市都市农业信息管理一体化平台,以强化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地向企业和农业从业人员和交易者提供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候信息,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及时向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市场、科技信息,提高都市农业运营的科学性和竞争的制胜性。

 

    三、资金投入,建立灵活型投资补贴开发模式

 

    构建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生产经营者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格局。一是加大市级财政资金投入。从2014年起市财政扶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主要用于都市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采取补助、贴息、奖励等办法专项扶持;从2014年起,市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在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基础上,每年安排资金用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区(市、县)要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二是扎实做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储备和申报,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区(市、县)争取到的省级以上资金,列入本级对市级项目的匹配资金额度计算。同时利用城乡增减挂钩政策,积极开展农村土地规模化整理,废弃宅基地、废弃工矿区复耕,把新增耕地形成的指标用于城市建设,并将该收益的一部分投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三是加大整合力度,整合交通、水利、生态、移民、民宗、旅委等涉农资金用于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四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与基地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五是建立适应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投融资担保体系,引导和规范各级农业经营组织的民间资本活动,探索和创新支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信贷产品,拓展投融资业务。六是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与都市现代农业基地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七是探索研究都市现代农业的诚信评估体系,建立灵活多变的农业扶持发展资金,构建政府和农业组织机构及农户的互惠互助体系。

 

    四、人才引进,建立竞争型人力资源模式

 

    鼓励支持高端企业人才进入都市农业,投资建设都市现代农业项目;鼓励农技人员、乡村干部、大学生和返乡创业农民工利用自有资金、技术和其他要素,创办小微企业参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激发基层创造活力;设立农业发展风险发展金,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工作服务平台,完善奖补机制;推动农村房屋产权、林权、水库、农业基础设施等资源进入资本市场,吸引资本参与发展;建立适应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投融资担保体系,探索和创新支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信贷产品,拓展投融资业务,最大限度争取金融系统支持。

 

    五、机制体制创新,建立促进型机制体制管理模式

 

    市政府成立都市现代农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制订、工作协调、重点项目组织实施和工作目标考核及奖惩落实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工作,包括规划制订、工作协调、重点项目组织实施和工作目标考核及奖惩落实等;各区(市、县)党委、政府是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认真抓本地区规划编制和落实工作,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并成立相应机构,推进现代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理顺政府与市场间关系,在以市场增效和起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切实转变政府机构职能,强化责任落实、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办事效率,为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推进“贵阳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贵阳市落户限制,推进农民市民化。

 

    六、组织促进,建立创新型组织管理模式 

 

   一是加强目标管理。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列为地方实事工程,制定目标考核办法,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创新考核方式,突出增收、生态和环境等现代农业核心指标;强化奖惩机制,加强工作督查,对实施项目和发展较快的区(市、县),优先给予项目安排。对发展不力的区(市、县),不新增安排农业项目,并由市委、市政府约谈和问责。

 

    二是加强与本规划配套的详规和设计。各区(市、县)政府要将详细规划和项目设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有序推进。

 

    三是加强都市现代农业实体经济培育,打造都市农业发展主体。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加大政府扶持引导和服务力度,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农场,规范运行机制,增强带动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小微企业与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或“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模式;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打造农业产业航母,积极支持涉农企业上市;积极推进都市农业产业联盟,推进都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



【定制】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
最新信息
二维码订阅
扫一扫
使用移动设备
定制阅读文章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内容纠错
Copyright 2005-2016 http://www.guitie16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5001927号-1
贵阳市投资促进局?主办????????技术支持:南京博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